会员动态

农业政策性金融 支持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的初步探讨

      摘要:近年来猪肉价格的上升、生猪养殖的减少、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本文立足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业务特征,通过分析国内生猪养殖背景、生猪养殖融资特征、金融支持生猪现状,从思路创新、养殖模式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创新角度,探索农发行支持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模式。
关键词:农发行   生猪养殖循环    生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底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生猪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农发行要着坚持“大农业”思维,眼乡村振兴全局,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模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 背景分析
       近几年,生猪生产价格波动较大,2015至2019年猪(毛重)生产价格指数(上年=100)如图1。由图可知,2016年比2015年猪(毛重)生产价格指数上涨10.5,2017年比2016年猪(毛重)生产价格指数下跌33.4,2018年比2017年猪(毛重)生产价格指数下跌0.4,2019年比2018年猪(毛重)生产价格指数上涨64.9。与价格的剧烈变化相比,生猪养殖数量却在明显下降,具体数据如图2。由图可知,自2015年至2019年,猪年底头数、猪肉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更是大幅度下降,猪年底头数较2018年下降27.5%,猪肉产量下降21.3%,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猪年底头数(万头) 45802.89 44209.17 44158.82 42817.11 31041
猪肉产量(万吨) 5645.41 5425.49 5451.8 5403.74 4255
 

      (一)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不敢养。猪肉历来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在我国一直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我国的生猪养殖受到加大影响,生猪出栏量大规模缩减,生猪产能急剧下降,猪肉价格飞速上涨,给百姓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同时,非洲猪瘟无疫苗、无药治带来的防疫难现状尚未改变,目前离最有效的办法仍是“生物隔离”。一旦发生疫情,保险及各种补贴可弥补的损失不到50%,难以支持养殖户信心,且保险“少赔”、“拖配”、甚至“不赔”的问题一时也难以根本改观。
       (二)农业人口减少导致没人养。近几年,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部分人口流入城市,从事农业和愿意从事农业的人口急剧下降,以致生猪养殖人数减少。同时,生猪行业周期性特点突出,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力刺激,全国生猪产能的逐渐恢复,后期价格明显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历史上的惨痛教训较多,加之环保等影响,令养殖户心有余悸,很多前期关闭的猪场没有复养意愿,部分有存栏的猪场待全部出栏后也不愿续养。
       (三)特殊因素导致没猪养。一是基础产能严重不足,比正常年份大幅下降。二是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上可供购买的崽猪、育肥猪数量减少。三是很多养殖户倾向于延长养殖周期以获得更高收益、降低风险,导致基础产能的周转减慢。四是对各地来说目前生猪稳产保供都是“死命令”、“硬指标”,是重大政治任务,母猪、苗猪等已成为各地争抢的关键资源,加之大型生猪饲养集团垄断措施虹吸效应,已经出现了有价无市的苗头,补栏实属不易,有的地方“一猪难求”。
除了上述原因外,更深层原因是资金问题。现代养猪业对生态环保、污染防治等要求较高,猪圈、猪栏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生猪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具体落脚点,如何打造高标准生态化生猪养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政策性金融践行职责使命的必然选择。
       二、生猪养殖融资特征
我国生猪养殖企业,大部份属于中小企业或者个体养殖户,在资金筹集与使用上缺少明确的规划,资金管理依据养殖需要灵活而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融资需求强烈。随着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关的配套成本随之增高,例如饲料成本、防疫支出、栏舍维修维护等费用越来越高,生猪养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趋强烈。同时,受瘟疫、种源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猪养殖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收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无法较准确地预测生猪的出售收益和资金回笼时间,以致生猪养殖企业无法及时合理配置企业资金,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依赖程度较高。
       (二)融资时间紧迫。生猪养殖具有周期性,从购买猪崽到成品猪,价格变化大、补栏时间急,生猪养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紧迫。同时,生猪养殖过程是一个不断投入的过程,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猪饲料、原材料等。这些投入品都属于快速消耗品,对市场变化敏感,价格波动较大。当市场价格下跌时,养殖企业会急需大量资金囤积物资,降低养殖成本。由于生猪养殖的特殊性,从融资申请到资金到账,大部分养殖企业的时间容忍度在1个月。而对于大部分金融机构来说,从贷款申请受理到贷款发放,需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评级、审查、准入等流程性操作,无形之中增加了如期发放贷款的不确定性。
       (三)融资得不到满足。我国生猪养殖周期大多为180天,生猪销售过后会有资金回笼,因此大部分养殖融资期限都在1年以内,融资只要基本满足3个月的养殖物资采购即可。然而,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户)的厂房、设备等难以进行清晰地估价,同时还要承受猪瘟等疫病风险,难以找到资质好、金额大的担保机构,这些因素决定了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户)的偿还能力有限。大部分金融机构出于对资产安全的考虑,给予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户)的信贷额度相对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的养殖资金需求。
       三、金融支持生猪养殖现状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金融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乡村,逐渐形成了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民间金融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从目前金融支持生猪养殖现状看,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没有形成良好的契合,金融支持生猪养殖的渠道不够畅通,支持方式、支持内容相对单一,缺乏一个系统性全局性金融支持体系。
       (一)商业银行信贷要求高,信贷支持有限。五大行中服务“三农”发展的就是农业银行,但随着其优化机构改革的推进,撤并了不少乡镇等基层地区的机构网点,业务重心向城市转移,资金由乡村撤离到城市,对生猪养殖支持有限。邮政储蓄银行、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性质等各方面制约,对生猪养殖的信贷支持金额相对不高。同时,大部分生猪养殖散户和中小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的信用评级不高,且难以提供有价值的抵押担保物品,难以吸引到其他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
       (二)民间金融规范性不足,风险隐患较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民间金融越来越活跃,主要表现为私人借贷、地下钱庄等。同时,由于正规金融信贷支持生猪养殖的条件较高、要求过多,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补充手段,解决了部分生猪养殖户的资金筹措难问题。然而,和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在运营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都不规范,存在着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隐患,难以成为生猪规模养殖的主力。
       (三)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大,信贷政策优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专注“三农”领域,服务乡村振兴。2020年,农发行专门建立生猪贷款“绿色通道”,降低生猪养殖贷款利率,计划全年新增生猪产业贷款100亿元,并在6月底前完成,全力支持生猪产业链发展。同时,农发行各分支机构依据区域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突出重点项目,细化措施,优惠利率,为生猪养殖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支持,推动生猪养殖扩产增能。
       四、农发行支持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模式的探讨
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发展这个中心,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优势,引领构建高标准绿色循 环生态生猪养殖体系,使得生猪有人养、愿意养、足够养,助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一)创新发展理念,拓宽金融支持思路
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农发行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创新发展理念,拓宽金融支持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思路。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使命担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工作,地方政府相关工作会议也明确了要求,下达了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人民银行专门出台了支农再贷款政策,专项用于支持生猪养殖。农发行要强化责任担当,密切与地方政府、保险机构、生猪养殖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等单位合作,协同推进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全力支持生猪产业稳产保供,满足人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二是统筹全局科学谋划部署。农发行要坚持上下“一盘棋”,严格落实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等文件精神,围绕生猪产业规划、绿色循环生态养殖、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科学部署,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客户开展对接。各分支机构要对辖区内生猪市场开展全面调研,摸清生猪养殖状况、企业的融资需求等,精准对接政府和企业。要用好用足生猪养殖相关信贷政策,坚持底线思维,创新思路方法,统筹处理好履职担当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不盲贷,又不惧贷,又好又快推动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体系建设。
       三是拓展思维创新养殖模式。全国生猪产业布局不同,农发行要结合区域特征,因地制宜探索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模式,配套提供精准性金融支持。例如:全国生猪产业重点发展区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7省(市),同时也是产粮大区,农发行要利用猪粮丰富的特征,积极探索禽粮循环生态化养殖模式,针对性提供金融支持。全国生猪产业约束发展区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农发行要充分利用南方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渔禽粮高效循环生态养殖模式,相应开发配套金融产品。全国生猪产业潜力发展区在辽宁、吉林、黑龙江、蒙古、云南、贵州等地,农发行要发挥当地林牧资源效应最大化,创新农牧绿色循环养殖及金融支持体系。
       (二)立足区域特征,精准推动生态化养殖
针对全国生猪产业布局,农发行要着眼区域特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探索构建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模式,推动生猪养殖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猪粮资源丰富特点,探索禽粮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等区域,属于生猪产业重点发展集中区,同时也是产粮大区。粮食秸秆、生猪粪便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都造成一定污染,农发行要因地制宜,探索以发酵床技术为基础的禽粮循环生态化养殖模式。发酵床垫料是发酵床技术的重要部分,垫料可以就地取材,直接选用干净的粮食秸秆、稻壳等农作物。在田地附近选取光照好、空气流动性好的地方建造猪圈,既可以改善生猪养殖环境又利于增强生猪健康度。同时,利用微生物学技术,即利用有益微生物菌将猪粪等废弃物转化成生态有机肥滋养农作物,将垫料中的菌体蛋白供应生猪食用[1]。如图3。
       二是着眼水资源丰富优势,探索渔禽粮高效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区域水资源丰富,农发行立足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渔禽粮高效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在田地附近建设生猪养殖场,并配备固液分离装置、发酵池及沼气池。通过固液分离装置对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再通过发酵池对分离出来的干渣物压制成肥料,自用或出售;对分离出来的生猪尿液等湿粪经过沼气池处理,一部分生成沼气供给家庭使用,发酵后的废液排入高标准农田作为有机肥料[2]
 
   
      三是立足林牧资源丰富特征,探索农牧绿色循环养殖模式。辽宁、吉林、黑龙江、蒙古、云南、贵州等地林牧业资源丰富,农发行可以着眼生猪养殖、林业栽培、牧草养殖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农牧绿色循环养殖模式。比如,东北三省天气寒冷,生猪需要消耗大量的饲料来囤积脂肪抗寒,养殖成本偏高,生猪销路并不畅通,农发行可以探索“旅游养猪”模式,构建“养殖+旅游+消费”一体化生态养殖体系,由专人赶猪进山运动、觅食,既节约养猪成本,又可以给山里的草木施肥。同时,帮助生猪养殖企业与当地旅游团合作,共同打造农家乐项目;与肉制品加工企业合作,丰富肉制品种类,拓宽销路。蒙古地区可以借鉴类似生猪养殖模式。再比如,云南、贵州等地属于亚热带地区,可以种养草猪。甜象草属于一种高蛋白高产牧草,适应亚热带地区种植。农发行可以支持企业探索“牧草种植+粮食栽培+生猪养殖”组合模式,引导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支持建造猪粪储液池、发酵池。利用牧草养猪,猪粪经过储液池、发酵池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料,滋养粮食、牧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3]。如图5。
  • 创新信贷方式,提升金融支持质效
       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生猪养殖体系,不仅可以实现生猪养殖无污染化,还可以减少养殖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增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生态生猪养殖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发行要创新信贷方式,提升支持质效。
       一是创新信贷产品。探索开发“生猪科技贷”,重点支持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设备购买、技术引进等,改善生猪养殖环境。例如:信贷支持对养殖污水预处理,支持规模猪场污水接管;信贷支持生猪养殖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场或集中处理利用中心一级A提标改造等。加大对冷链物流工程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优质冷链物流企业,例如省级及以上冷链物流企业;对市、县级地方政府建立的猪肉储备,地方财政对储备利息、费用和价差给予全额补贴并明确来源的,可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予以支持,例如无锡农发行对接中的无锡天鹏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基于生猪产业链,探索开发“猪肉加工产业贷”,利用“互联网+现代金融科技”模式,做好猪肉制品供应链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重点支持一批有影响力的央企、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投融资企业等肉制品加工企业,例如河南双汇集团、江苏雨润集团、山东金锣集团等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改善生产工艺、提升加工水平的同时,引导其采购农发行支持的高标准绿色循环生态养殖的生猪,打通“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通道。
       二是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对生猪养殖贷款对客定价体现最优幅度的政策倾斜,其他生猪产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具体利率执行标准由农发行总行统一制定。调整客户分类门槛,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针对生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依据养殖主体的养殖规模、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提高个性化信贷服务。对采取全额担保方式的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成员企业单笔5000万元(含)以下的生猪养殖流动资金贷款授信方案和用信审批权限,经省级分行准入管理后,差别转授权各市分行,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地区养殖现状,开通专门“绿色通道”,建立生猪产业贷款办理快速通道,提高办贷效率。依据养殖户实际,量身设计融资方案,实行“一户一策”。用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为养殖户提供利率优惠最大化。在生猪产业新增贷款发生风险时,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恪尽职守、严格按照信贷业务规定和流程操作的、不涉及道德风险的各环节责任人尽职免责。
       三是创新资金担保方式。生猪养殖风险较大,政府应引导成立生猪养殖合作社,包含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全流程,提高生猪养殖抗风险能力。同时,农发行与政府一起探索设立生猪养殖担保基金,例如探索开发“政府+农发行+保险机构”三方养猪险,政府设立生猪养殖风险基金,作为生猪养殖遭受意外灾害时的风险补充;农发行与保险机构联合设立政策性生猪保险业务,根据养殖户的资质、养殖规模、抗风险能力等开发不同的险种,并设立相应的保费标准,加大对生猪全产业链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生猪养殖场的生态化改建扩建支持力度。对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生猪企业,创新支持模式,探索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银政担合作、统贷统还等方式提供支持。同时,农发行要借鉴粮食收储资金的封闭式管理经验,强化对生猪品种引进、生猪养殖、猪肉制品等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行封闭资金的运行,为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长期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梁金花,毛风军,吴春贤.生猪发酵床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原理及创新指标[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9):28—29.
[2]谢皿来,广西西部生猪环生态养殖模式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4.
[3]闭初健,博白县探索农牧循环生态养殖之路[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9年06期.
 
 
 
无锡农发行课题组:郭庆文   刘新国    陈福和